先锋蓝光刻录机非常好,物美价廉,很实用,物超所值,质量还是不错的,刻录很方便,三步就像U盘一样,直接拖拽就可以刻录了,不需要非常麻烦的操作,也不需要下载刻录软件,而且可试用的光盘范围比较宽广
大品牌的外置光驱,一直都用这个牌子。从前的内置光驱也是一样。主要是性能稳定,耐用。刻录光盘很少报废,速度很快。现在新电脑都很少配置光驱,买他就很方便。
物流很快,东西也不错。。。目前读盘很好,刻录还没有用呢,手头没有空白盘。。还是内置的刻录机稳定速度快。。。非常好用 看了说明书就知道了 操作简便易学 非常好用 看了说明书就知道了 操作简便易学
首先打开包装袋里边东西完好,然后物流很快,加上商品出厂日期是7月全新的,配件,赠品齐全,这次购物,我对京东各方面都很满意
简单的白色包装。简单的安装。简单的使用。速度还是很快了。能上25m/s。声音也不算大。信任京东,还没用,应该没问题。物流超快。
光刻机二次光刻对齐原理
今天推荐一篇深度文章《封锁、逆境、曙光:国产光刻机的艰难往事》2018年,大洋彼岸的一则禁令,让国人感受到了一小颗芯片的力量
光刻机也逐渐成为热词,网上关于光刻机的讨论铺天盖地
1980年,无锡的江南无线电器材厂(724厂)引进日本东芝的电视机集成电路5微米全套产线,这是国内第一次从国外引进集成电路生产线,短短几年,厂里的芯片产量就达到了3000万块,742厂一跃成为我国产能最大的集成电路生产厂
国产光刻机的艰难往事
虽然基础薄弱、一切从零开始,但是在无数先辈的日夜努力之下,中国光刻机还是赢得了一个比较好的起点
真正尴尬的是,虽然有了国产光刻机,但是科研成果不代表批量化生产的能力,产业化一直停滞不前
1977年7月,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科教工作者座谈会上,半导体灵魂人物王守武直言:“全国共有600多家半导体生产工厂,其一年生产的集成电路总量,只等于日本一家大型工厂月产量的十分之一
因此原本构想的“引进、消化、吸收、创新”方针没有得到全面贯彻,而是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引进
到1988年,我国的集成电路年产量终于达到1亿块
美国1968年达到这一标准,日本在1970年达到,而中国自1965年生产出第一块集成电路以来,经过23年,才终于达到了这一标准
回顾中国光刻机过去60年间的发展,前20年,在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攻关下,中美光刻机差距被缩短到了7年,中间十几年,因为种种原因,国内外的光刻机差距越拉越大,直到2000年后,面对断供的威胁,以及与国外的恐怖差距,国产光刻机再次开始奋力追赶
物流超快哒,谢谢快递小哥。这个光驱主要是偶尔按照驱动或者系统用的,运行声音略大,但是读取速度很快。按照我的使用定位来说,性较比最好的一款
办公需要刻录光盘做数据保存,这款读盘能力很强,速度很快,震动不大,有轻微的声音,日常使用基本上不会察觉到;刻录写入时比18x的要快不少,过程很稳定,不会出现数据错误或者写完读不出的情况,购买时还赠送sata数据线,很方便。